我们常以为,信心(faith)与怀疑(doubt)是对立的。销畅作家奥伯格(John Ortberg)却指出,信心从本质来说就包含不确定的元素,怀疑也有建设性的一面,有助强化信徒与上帝的关系。疑虑促使我们信靠,激励我们对信仰的探询和理解。 下文选自《信心,不怕怀疑》。 【编按:右图为英文原著封面】 [新书节录] 有怀疑才有信靠 有信心,就会有怀疑。我有时会在证道时用以下实例说明:我告诉会众,我手上有一张二十元钞票,相信的人请自告奋勇,通常只有少数人举手表示相信。接着我告诉那些自告奋勇的人,我将会摧毁他的信心。我张开手掌,给他们看那张二十元钞票。我说我要摧毁他们的信心,因为他们当刻知道了我手上有钞票。既然看见了,就不再需要信心了。正因怀疑不定,才需要信心。一旦知道真相,就不再需要信心了。 有时我们会认为:「我不能成为一个基督徒,因为我仍然有怀疑。」然而,正是由于心存怀疑,没有把握,我们才需要信心。怀疑消除后,就不再需要信心,因为已经真相大白了。 我告诉会众,使徒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,正是谈及上述要点:「我们现在是对着镜子观看〔用的是表示『知道』的字眼〕,模糊不清〔我们现在有混淆、误解、怀疑、疑问〕,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〔我们现在还不是面对面〕。我现在所知道的只是一部分〔带着问题和怀疑〕,到那时就完全知道了,好像主完全知道我一样。」(林前十三12) 讲过这一点后,我说相信的人该得奖励,于是把那张二十元钞票送给自告奋勇的会众。接着我问会众,谁相信我手上有一张千元大钞。很多人迅速举起手来,可是信得太迟了。有时人不应该被信任。信任本身没有好坏,它只是需要有合理根据。 不确定性使我们谦卑顺服 因着「不确定性」,我得到极大的提醒,使我记住一件叫人不安,却老是忘记的琐事:我不是上帝。有人给我一幅连环漫画,描述圣彼得站在天国大门,接见一个新来的人。彼得说:「没错,你是信徒,但你跳过了『别作傻瓜』的步骤。」不是太多人有勇气百分之分肯定,众人皆错我独对。不确定性虽然令人受苦,却有助操练品格。信靠上帝,或许也意味着信靠祂必定在合适的时候让我们完全明白。 约伯记记载主角约伯陷入白热化的怀疑状态,他怀疑上帝的性情(「知道是上帝颠倒我的案件,用他的网圈住我」,十九6),又怀疑上帝的善良(「全能者的箭射中我,我的灵喝尽了箭的毒液,上帝的惊吓排阵攻击我」,六4)。很久之前,德国哲学家尼采(Nietzsche)控诉上帝销声匿迹,默不作声(「神啊!我向你呼求,你却不应允我,我站起来,你也不理我。」三十20)。约伯的三位朋友确知上帝的同在,也确知上帝的心意。他们有坚强的信心,试图代表上帝向约伯讲话,以消除他的疑惑。 然而,上帝开口说话时,却站在约伯那一边。上帝向约伯的朋友生气,「因为你们讲论我,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对」(四十二7)。无论怎样,约伯总比他的朋友更有信心,因为约伯真诚流露内心的疑惑,他的朋友却装出确定的虔信。 不确定性催促我们寻求真理 不确定性是好事,因为它激发我们探求真理。正如肚子饿了,我们不得不找食物吃;有怀疑,我们不得不弄个明白。 信徒感到怀疑时,有时会采取刻意压抑的方法,把怀疑塞进角落里。最近我跟一位朋友倾谈,他说:「有些著作我决不会阅读,例如无神论者道金斯写的那类书,因为我怕我读了,信仰会动摇。」我不是说你应该或者必须阅读所有类似的著作。你不一定要这样做,但如果你不阅读、甚至尽量避免阅读那类著作,是因为你怕信仰受到摧毁,那么你其实在说:「我心底里不相信耶稣是不折不扣的真神。」 不确定性使我们成长 即使有时在信仰上不是百分之百确定,我们还是必须作出百分之百的承诺。只要我们面对不确定的因素而还能充满喜乐,刚强壮胆,信守承诺,我们的生命就得以转化。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确定,但必会变得更加忠诚。要知道,忠诚比确定重要得多。它只是感觉不那么好而已。 有些时候,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确定,我们仍须付出承诺。对于一生中多个至关重要的决定,情况几乎总是如此。举例说,在结婚之前,我想:「我只是个凡人,今世得不到保证,但我知道我想娶这人为妻。我有百分之九十五确定,怀疑的水平很低。可是我很软弱,心里还有怀疑。」 想象看,如果我宣读婚姻盟誓时,作出这样的承诺:「南茜,我要向你作出百分之九十五真诚严肃的婚姻誓约,我愿意对你百分之九十五忠诚,与你白头偕老。」你认为这誓约能打动她的芳心吗?不会吧。 你站在礼堂台前宣读婚姻盟誓时,你会说:「我的生命,我的一切,我都交给你。无论环境顺逆、富贵贫穷、健康疾病,我都爱护你,尊重你——我把一切全投上了。」 因此,重要的不是确定性,而是忠诚。即使没法掌握确定性,仍可持守忠诚。 在至关重要的决定,就是关于相信上帝的决定上,也是如此。 《信心,不怕怀疑》 Know Doubt 奥伯格(John Ortberg)着/许丽珍译/256页 预计2011年3月出版 ( )
评论